天气渐冷,家长对孩子稍有照顾不周,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呼吸道感染、腹泻和营养不良是发展中国家的小儿常见病,其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至今仍居高不下,每年有400万至500万名0至5岁的小儿死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孩子三天两头发烧咳嗽,不仅影响健康发育,而且会并发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而危及生命。那么,怎样才能防范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孩子的肆虐呢?近日,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非常荣幸采访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王波教授,王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小儿呼吸道疾病以及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1、什么是小儿呼吸道疾病?
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上呼吸道是指鼻腔咽、喉等部位,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感染,导致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等,下呼吸道疾病中,感染也是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成熟,在住院患儿中,肺炎为最多见,因此卫生部把它列为小儿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方案中的首位。另外,下呼吸道疾病中还包括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这些也应该注意。
2、疾病的病因是什么?
上呼吸道感染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V)、副流感病毒(paraFluV)、腺病毒(ADV)等。病毒也能引发肺部细菌感染。肺炎的死亡率在全球都倍受关注,婴儿和儿童80%以上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肺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新生儿还可由沙眼衣原体或卡氏肺囊虫所致。在病毒性肺炎后经常继发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它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衣原体感染,也需警惕。
婴幼儿时期由于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3、呼吸道感染应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告诉病家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 目前有肯定的抗病毒药物较少,比如对于流感病毒可用奥司他韦,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A型流感病毒有效,而利巴韦林(病毒唑,virazole)的疗效不确切。
2.抗生素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
对症治疗
1.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等。
2.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
3.部分中成药也有较好的效果。
4、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1)增强小儿的抵抗能力。提倡母乳喂养,平时营养要全面,不偏食与挑食,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2)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新鲜、远离公共场所;
(3)季节变迁是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去;
(4)易感人群可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王波教授 (简介)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estMead儿童医院DCH导师培训。任广东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委员、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联席会议专家、广东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立项10余项。曾受邀赴美国、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