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知识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知识讲座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科治疗进展
发布时间:2012-10-31 浏览次数:5560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指继发于高血压的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性疾病。HICH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40%~50%),病残率也较高(占生存者的50%~85%),其致残和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现就HICH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一、内科治疗

    1.血压处理:急性HICH患者的血压常明显升高,一部分患者血压会在几天后自动下降,另一部分患者血压会持续处于高位。除病前有高血压外,应激和颅内压升高也是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原因。从理论上讲,高血压可引起血肿扩大、血肿周围水肿,增加再出血的风险。INTERACT试验是一个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提示脑出血早期降压是安全的。ATACH试验也证实脑出血患者早期快速降压是可行和安全的;但有效性尚未明确。2010年AHA脑出血指南推荐: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100mmHg应予以降压,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每隔5~15min进行1次血压监测(Ⅲ级推荐,C级证据),目标血压宜在160/90mmHg(Ⅲ级推荐,C级证据);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从150~200mmHg快速降至140mmHg很可能是安全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2.血糖控制:不论有无糖尿病,入院时血糖高的HICH患者预后较差,死亡风险增加。一个危重患者的随机试验表明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患者预后,但最近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糖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和减少脑供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目前还不清楚脑出血患者的高血糖合理处理方法和血糖控制的靶点,但应避免低血糖。2010年AHA脑出血指南推荐监测血糖并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Ⅲ级推荐.C级证据)。

      3.体温控制:基底节和脑叶出血患者发热的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脑室出血的患者。发热的脑出血患者预后差。马骏的研究表明局部亚低温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4.癫痫和抗癫痫治疗:脑出血发病后继发癫痫常发生在急性期,部分为首发症状,发生率为5%~15%。一组多数患者接受了预防性抗癫痫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连续脑电图监测发现21%~31%的患者脑电图上有癫痫发作。一个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临床癫痫发作与神经功能恶化和病死率无关。2010年AHA脑出血指南推荐有临床发作的癫痫样发作需要抗癫痫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如精神状态的改变与脑损伤不成比例,有行24h脑电图监测的指征(Ⅱ级推荐,B级证据);精神状态的改变伴脑电图癫痫波的患者,应给予抗癫痫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不推荐预防性抗癫痫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卒中后2~3个月再次发生的癫痫样发作,按癫痫的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Ⅳ级推荐,D级证据)。

      5.高颅压处理:颅内高压的治疗应直接针对引起颅内高压的原因,脑出血患者引起颅内高压的原因主要是脑血肿的占位效应和脑水肿。临床主要依据脑损伤指南中颅内高压的处理原则执行,强调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要保持脑灌注压在.50-70mmHg。

                                                  摘自丁香园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