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卵引起的不孕
发布时间:2009-10-13
浏览次数:4660
不排卵是不孕不育的三大原因之一:有些人无卵泡生长;有些人卵泡生长中途停滞;而又有些人卵泡长大后不能自然排出;还有一些人排卵后发现是空卵泡;更有一些人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足,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怀孕。
不排卵引起的不孕
因卵巢不排卵而造成的不孕症,称为无排卵性不孕症。排卵障碍是构成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排卵障碍约占女性不孕的25%~30%。
卵巢有规律的排卵是生育的必要条件,造成无排卵的原因多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任何一环存在病理障碍所致,但也能受身体其他内分泌腺疾病因素所影响。
故在治疗之前首先应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卵巢是否排卵,排卵情况是否正常及有无规律性。
②如无排卵,导致无排卵的因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哪一环节。
③排卵障碍与身体其他内分泌腺功能调节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有无关系,是否与精神因素有关。
④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反应是否正常。
要对以上问题作出诊断,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检,排除身体其他疾病尤其是其他内分泌腺对卵巢的影响。
无排卵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一般月经周期少于21天,或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稀发或闭经,均应考虑无排卵的可能。
什么是无排卵月经?
正常月经周期是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生成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激素使卵泡开始发育,在少量促黄体生成素作用下,使卵泡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而有增殖期变化。
当卵泡成熟时,分泌大量雌激素,使垂体释放大量促黄体生成素,形成促黄体生成素高峰,它能使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
破裂的卵泡在促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激素作用下,形成黄体。黄连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可使增殖期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
由于黄体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使促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下降,黄体萎缩,孕激素及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得不到雌孕激素的支持,发生坏死、脱落、月经来潮。
如果卵泡只发育到一定程度,但不成熟,可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但达不到雌激素分泌高峰,导致卵巢不能排卵。不排卵则无黄体形成,也就没有孕激素的分泌,这样,子宫内膜就一直停留在增殖期而不能转变为分泌期,虽然子宫按时出血,但不是真正的月经,而是无排卵月经,因无排卵,所以必将导致不孕。
为什么不排卵?
1.垂体功能障碍。垂体腺瘤,席汉综合征,结核。
2.下丘脑障碍。分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前者包括特发性间脑性无月经,心因性无月经,功能性高催乳素血症,神经性厌食症;后者包括间脑部肿瘤,脑炎后,头部外伤后。
3.卵巢功能障碍。包括卵巢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前者包括特纳症候群等。后者包括卵巢早衰,卵巢的器质性损害,如放射线照射后功能丧失,肿瘤、炎症所致之破坏。
怎样才知道不排卵?
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任何部位异常,均可导致不排卵。有一些检查方法,能够确定性腺轴的异常部位。明确性腺轴的异常部位,对治疗有一定的知道指导意义,因为性腺轴异常部位的不同,用药种类与方法也不同。那么在治疗之前要进行检查,而又都有那些检查项目呢?
(一)基础体温(BBT)
无排卵BBT为单相,有排卵为双相。一般BBT多在排卵后2-3天上升,少数在排卵日上升,升高幅度>0.3度。BBT监测排卵方法简单、经济,但预测排卵不准确,误差±4天。
(二)阴道脱落细胞
阴道上1/3的上皮细胞对性激素变化敏感,在月经周期中也有周期性变化。该方法操作目前应用很少。
(三)宫颈粘液
月经后半期宫颈粘液仍为羊齿植物状结晶,无椭圆体,为无排卵。
(四)子宫内膜检查
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月经中期中子宫内膜有明显的中期性变化。
(五)血性激素测定
月经中期的不同阶段,血中性激素的水平是不同的,分析学清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一定要考虑抽血时间。观察是否有排卵一般在两个时间测血性激素:①月经中期(排卵期),②月经第21天(或来月经前7天),主要观察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
(六)尿排卵试条自我监测
(七)超声卵泡监测
超声可分辨2-4mm的卵泡(阴道超声更清楚)。一般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1-3天观察1次,通过连续观察,可看到卵泡逐渐长大,并向卵巢表面迁移,第9-12天可确定优势卵泡(>14mm),排卵前卵泡每天长2-3mm。成熟卵泡18-24mm,位于卵巢表面。
(八)腹腔镜
如排卵,可见到排卵斑、血体—黄体
无排卵不孕症的治疗方法
第一步:明确病因:通过全面、规范的检查,确定不孕的原因;
第二步:消除炎症:针对病因给予抗炎治疗;
第三步:输通输卵管:输卵管通液或造影,了解输卵管通畅性,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第四步:促排卵治疗: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促进排卵;
第五步:调节机体内环境:全面的调理机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