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下午,一名因“头晕半天、鼻塞流涕”来诊的15岁花季少女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过程中,因尿常规中的“尿葡萄糖”和“尿酮体”值异常,护士予血糖仪测量末梢血糖,血糖仪显示“H1”,血糖值超高测不出来。护士下意识地怀疑这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孩子的妈妈很愕然,紧张地询问:“怎么可能,糖尿病不是老年人的病吗?小孩怎么可能会有糖尿病呢?”护士安抚孩子的妈妈后,仔细询问得知,孩子近期总是感觉口渴,喝很多,今天刚从学校回来,在学校这短短的7天里,体重竟下降了11斤多,且女孩的爷爷和爸爸均有糖尿病。而静脉血标本随机血糖值也有38.83mmol/l,女孩也说一直有头痛感。于是尽快报告医生,并将孩子送住院治疗。
在大众眼里,也有像这位宝妈一样,都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其实,不管你是孩子、年轻人、老年人,凡是触碰了糖尿病的高发因素,就容易患糖尿病。那么,哪些是糖尿病的高发因素呢?
1.家族遗传因素。40%儿童糖尿病有家族糖尿病病史,也就是说,如果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伯阿姨、姑姑舅舅也有糖尿病,那么孩子得糖尿病的危险要远高于平常人。
2.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可以使用“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来判断肥胖。一般正常标准为20.0-24.9;25.0-29.9为轻度肥胖;30.0-40.0位中度肥胖;>40.0为重度肥胖。6岁以下孩子的正常标准15-18;超重为18-20;轻度肥胖为20-22;中度肥胖为22-25;重度肥胖为>25。
3.不健康的饮食。高油高糖或过于精细的饮食,爱吃甜食、糕点、碳酸饮料,都是引发能量过剩、加重胰岛负担、诱发糖尿病的食品。
4.运动量不足。久坐少动、低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肌肉量下降,能量消耗减少、剩余过多,导致超重或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5.压力大、睡眠时间减少。这也是年轻人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一大原因。
6.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可破坏胰腺细胞,可能引发胰腺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失。从而出现糖尿病。
无论孩子是否具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基因,平素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热量高的“垃圾食品”;多到户外进行身体锻炼运动,适当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开朗心态,适当减压;增强免疫力。这样吃得对、睡得好、动得够、笑得美,孩子们自然可以很好地避免招引糖尿病袭身。
儿童糖尿病一般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不像成年人那样明显,仅20%有典型症状,主要是饥饿吃多、口渴喝多、尿多、体重减轻,感觉虚弱疲劳。临床上,很多糖尿病孩子来到就已经是急性酮症酸中毒了,表现为腹痛、呕吐、脱水、呼吸窘迫、头痛、甚至昏迷等。其实,儿童糖尿病是有征兆可以被早期发现的。孩子的哪些征兆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呢?
1.多尿,有些大孩子突然反复尿床。
2.经常口渴,有时夜间也要起来喝水。
3.食量大增,饥饿感增强,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
4.容易疲倦,喜欢在家里坐着,拒绝外出。
5.体重骤降明显。
6.视力模糊,皮肤和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伤口较难愈合等,或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情况,应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一旦确诊为儿童糖尿病,必须立即治疗。首先家长自己不能惊慌,陪伴孩子,并鼓励孩子积极面对糖尿病。
1. 和孩子一起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如何在家监测血糖、体重,如何保证计划饮食。
2. 控制血糖,坚持规律用药,定期到医院复诊。
3. 与家人一起制定规律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应了解什么可吃, 什么不可以吃。并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安排适当运动。
4. 积极预防各种感染。适当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如果发生其他感染性疾病, 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并积极治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避免皮肤破损, 坚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特别是口腔牙齿。
5. 预防低血糖发生。一般来说在血糖接近正常范围时尤其要注意低血糖, 要注意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上午9点,下午3点)加餐问题。
- 帮助孩子保持情绪的稳定。鼓励支持孩子,引导孩子说出心声,可以请医护、老师一起参与孩子的引导工作。让孩子可以理解、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爱儿童糖尿病,让他们都可以为未来描绘美好。儿童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终生性疾病, 会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 许多孩子因此产生自卑、悲观等心理。应通过医护、家人、老师的共同心理疏导, 支持鼓励他们,消除他们的悲观心理, 使他们将来也可以正常地学习、工作。
通讯员:吴婵凤(主管护师)
审批:王晓琴(主任护师)
指导:彭淑梅(主任医师)
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