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阳气渐收,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气温从热到凉、从凉到寒,即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对养生尤为重要。按着顺时养生法则,秋天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初秋重视健脾祛湿
初秋,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较热,加上这个时期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因此养生仍需重视防暑降温,健脾祛湿,及时补充水分。在饮食上要注意保护脾胃, 适当多进温食, 或常吃些赤小豆、苡仁、白扁豆、淮山等有健脾除湿作用的食物。应节制冷食冷饮, 不吃不洁瓜果, 以免湿热、寒湿内蕴, 毒滞肠中, 诱发肠炎、痢疾等。
中秋重在养肺润燥
白露之后, 雨水渐少, 天气干燥, 昼热夜凉。这个时期以凉、燥为主气,燥易伤肺,许多人会出现咽喉不适、咳嗽、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所以中秋时期的养生重点以养肺润燥, 滋阴益胃为主。在饮食上宜适当多吃些淮山、莲藕、银耳、百合、莲子、沙参、芝麻、梨、香蕉、蜂蜜、鸭肉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少用 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燥热食物。应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耗散精气津液,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
深秋平补为主,防寒邪伤人
俗语说:“ 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之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疼痛等。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发作或加重。所以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晚秋应注意及时增添衣服,但添衣勿太多太快,以利于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正如俗语说: 春捂秋冻,不生百病。不过,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霜降过后,是进补的好时机,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深秋应以平补为原则,以健脾养胃、养阴润燥为主,应选择具有健脾、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红薯、 南瓜、芋头、淮山、芡实、木耳、梨、葡萄、苹果、蜂蜜、百合、大枣、小米等。
精神安宁,运动有节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容易使人产生忧郁、凄凉、烦躁等情绪变化,宜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宽广的心胸,多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使心情舒畅。
秋高气爽,是开展各项体育锻炼的好时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慢跑、打太极拳、散步、登山、打乒乓球、 羽毛球等都是适合秋季的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食疗方:淮山水鸭汤
原料:淮山20g,麦冬、玉竹各15g,水鸭1/2只
制作:上述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小火继续煮60分钟,待肉烂后加入适量盐调味,食肉饮汤。
功效:健脾养胃,滋阴润燥